xyz

軟體王

會員登錄
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影片音樂光碟 >> MP3-DVD9音樂合輯 >> 碟片詳情
商品編號:
MPN0138-2
商品名稱:
古典音樂系列 勃拉姆斯交響曲 Brahms Symphonies 站長完整
語系版本:
APE高音質超強完整合輯
商品類型:
40片合成一片DVD-APE
運行平台:
Windows7/XP/Vista/MP3DVD播放機
更新日期:
2009-06-20
碟片數量:
2片
銷售價格:
450
瀏覽次數:
22007

轉載TXT文檔】  
您可能感興趣: 97年 西洋音樂 Engineer 
古典音樂系列 勃拉姆斯交響曲 Brahms Symphonies 站長完整
古典音樂系列 勃拉姆斯交響曲 Brahms Symphonies 站長完整APE高音質超強完整合輯(40片合成一片DVD-APE)(DVD9版+DVD版)(1DVD9+1DVD)

內容說明:

專輯歌手:Weingartner, Mengelberg, Furtwangler, Knappertsbusch

作曲: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指揮:Weingartner, Mengelberg, Furtwangler, Knappertsbusch
樂團:
London Symp. Orchestra 倫敦交響樂團 / London Phil. Orchestra 倫敦愛樂樂團 /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
林愛樂樂團
錄音時間:1938-1952
發行時間:1989-2006
資源出處:均為Jimdrp 原版CD或原版LP私人收藏,ADD,原發

專輯介紹:

前言
這個專輯將陸續發佈一些我個人收藏的四位著名早期指揮家演釋的勃拉姆斯交響曲。他
們是:
魏因加特納 Felix Weingartner (1863-1942)
門蓋爾貝格 Willem Mengelberg (1871-1951)
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克納佩茨佈施 Hans Knappertsbusch (1888-1965)

另外,本專輯還將包括另一些前輩指揮家的演釋,作為BONUS列於篇後。他們仍以出生年
月為序:
達姆羅施Walter Damrosch (1862-1950)
弗裡德Oskar Fried (1871-1941)
斯托克Frederic Stock (1872-1942)
蒙特Pierre Monteux (1875-1964)
瓦爾特Bruno Walter (1876-1962)
比徹姆Sir Thomas Beecham (1879-1961)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
阿本德羅特Hermann Abendroth (1883-1956)
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 (1885-1973)
博爾特Sir Atrian Boult (1889-1983)
明希Chales Munch (1891-1968)
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1892-1958)
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 (1892-1967)
克勞斯Clemens Krauss (1893-1954)
伯姆Karl Bohm (1894-1981)
施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 (1899-1978)
貝龍Eduard Van Beinum (1900-1959)
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 (1903-1988)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7)
奧依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1974)
契利比達克Sergiu Celibidache (1912-1996)
馬克耶維奇Igor Markevitch (1912-1983)

那些指揮家列於篇後的原因除了我覺得他們比專輯主題的四位指揮家在聲望和資歷上稍
遜一籌外,沒有湊全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錄音是另一因素。從 「老一輩」 的標準來
說,一九□□年以後出生的幾位指揮家在資歷上有些欠強,但我為了想把契利比達克拉
進這個專輯,就把尺度放寬了一點。在這擴充的BONUS篇幅中,有些指揮家如伯姆,卡拉
揚和契利比達克在VC上都已有全套勃拉姆斯交響曲的帖子,在這裡提及一下而已,只是
選幾個VC上沒發佈過的他們的早期錄音版本。至於中一輩和再年青一代的指揮家如索爾
第,小澤征爾,巴倫鮑依姆,梅塔的演釋就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另行發佈了。順便提一下
,前幾天看了揚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勃拉姆斯第二,精彩至極。

這些CD和部分黑膠老唱片都是我多年來陸續收集不成系統,也沒有刻意求全的意思,而
且僅以本人喜好而定。譬如,托斯卡尼尼當然亦是著名早期指揮家,但不會出現在本專
輯中,因為他從來不在我的興趣之內。

我購買唱片的方式歷來是樂衷於在唱片店自己親手翻尋而得,而不是在網上找了買回來
,我覺得郵購的作法失去了一種原始的收集趣味。當然去下載一個Ape文件更不存在收藏
的意義,何況有許多帖子我發現本身也是「搜索」而來,沒有原版的出版訊息和
Booklet,甚至連個封面都模模糊糊。我發現自己對VC的瞭解越多失望越多。

可能有些樂友會注意到,我Jimdrp在VeryCD發佈的資源 (包括我以前所有發佈的) 都是
以本人收藏的原版正版唱片直接抓軌原發而成。我希望在此發佈的資源只是給樂友們提
供一個information,你下載後聽了喜歡,就盡量設法去買原版正版來收藏,上網郵購也
可以,這樣才對得起你欣賞的藝術家和為出版這些唱片而辛勤工作的唱片公司。從電腦
上放的音樂和在CD PLAYER放原版CD的聲音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1

版本一:魏因加特納Felix Weingartner (6.2, 1863 - 5.7, 1942)
唱片內容:
CD1,Brahms Symphony No.1 (2.18, 1939), Symphony No.2 (2.28, 1940)
CD2,Symphony No.3 (10.6, 1938), Symphony No.4 (2.14, 1938)
樂團演奏: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倫敦交響樂團 [No.1, 4]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樂團 [No.2, 3]
唱片公司:LIVING ERA Classics (英國)
版本說明:Original mono recordings 1938-1940
發行時間:2006
唱片編號:AJD 2009
唱片包括:Brahms Academic Fastival Overture, Op.80 (2.29, 1940) / London
Symp. Orchestra [CD2]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魏因加特納是本集四位早期指揮家中我聞其名最早的。文革中期,我從一九四六年駱駝
版傅雷譯的「貝多芬傳」看到作者羅曼?羅蘭一九二七年的原序中寫道,「在曼恩茲,我
又聽到他的交響曲大演奏會,是淮恩加納指揮的」,又見譯者添注說,魏系當代指揮貝
多芬作品之權威。但只見其名未聞其聲,直到來到國外,才陸續收了他幾張貝多芬的片
子。說實話,他的風格並不太配我的胃口。

魏因加特納,奧地利指揮家。於1863年生於南斯拉夫達爾馬提亞地區的扎拉。五歲喪父
,母親帶他到奧地利東南部的小城格拉茨,先從烏?阿?雷爾學習音樂。十六歲時出版幾
首鋼琴小品,得到勃拉姆斯的推薦,於1881—1883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獲得助學金,並
同時在萊比錫大學學哲學,畢業時獲莫扎特獎,1883年被介紹到魏瑪音樂學院李斯特門
下學習。經李斯特推薦,他的歌劇《沙恭達拉》得以在1884年三月魏瑪上演。此後開始
他的指揮事業。1884-1885年在柯尼斯堡任樂長,1885-1887年在但澤,1887—1889年在
漢堡歌劇院任指揮,1889—1891年在曼海姆,於1891-1907年指揮柏林皇家音樂會,
1897—1898年在柏林歌劇院任常任指揮,1898-1905年指揮慕尼黑凱姆樂團,同時擔任皇
家管玹樂團交響音樂會指揮。1904年他以音樂會指揮家的身份在紐約首演音樂會,1912
年首次在美國波士頓演出歌劇《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1908—1910年他接替馬勒的成
為維也納宮庭歌劇院常任指揮。1912—1913、1912—1914年分別在波士頓與漢堡歌劇院
任常任指揮,1919~1927年任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指導與指揮,後因厭惡納粹的獨裁統
治而移居瑞士。1927-1933年指揮巴塞爾樂團,並1927—1935年他應聘出任巴塞爾音樂學
院院長。還於1934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首演中任指揮。1935-1936年任維也納歌劇院院長
。1939年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金質獎章,並同年在科文特花園劇院任特邀指揮,演出《
帕西發爾》。納粹統治德國後,他隱居在他妻子的家鄉瑞士。魏因加特納1942年五月七
日死於瑞士溫特吐爾。

魏因加特納被認為是20世紀前半葉歐洲傑出的指揮家之一。儘管魏因加特納脾氣暴虐、
我行我素。但他對指揮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功不可沒,還深深影響了下一代人。魏因
加特納作為指揮風格上的又一個瓦格納的 「信徒」,魏因加特納十分強調在準確把握作
品的基礎上,要注意突出每一首作品的特徵、哪怕是最微小的細節。他是最早採用兩手
分工指揮的先驅之一,右手擊拍,著重掌握速度變化和節奏輕重;左手著重提示表情的
掌握。他十分注重指揮動作的優雅,我們在一些LD和DVD中尚可欣賞到他的指揮風采,他
指揮時身體的動作猶如儀仗兵,雖表情呆板而神態高尚、雖動作嚴謹但清晰舒展,他的
指揮風格嚴謹洗練,層次清晰,既客觀又直截了當,理性和感性相當平衡。早中期演繹
的作品很具古典美,而晚期的演繹則很富理性。

作為李斯特的鋼琴弟子,他是個失敗的作曲家,他最重大的成就是從1908年開始在維也
納國家歌劇院 (the State Opera) 指揮馬勒作品的成功。1908年至1927年他同時也是維
也納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在1913年至1940年間,他幾乎是專屬於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
司,為他們錄製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最早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

客觀原譜派的魏因加特納在音樂處理上與主觀靈感派的尼基什有很大區別。魏因加特納
力圖更客觀的呈現作曲家的意圖,盡可能的忠實於原譜,從這點來看他可以說是一種更
現代的處理方式的締造者。尼基什的指揮藝術被稱為是催眠術,尼基什指揮的貝多芬第
五交響曲的錄音是歷史上的首次貝多芬交響曲的錄音。而魏因加特納指揮維也納愛樂樂
團錄製的貝多芬交響全集的錄音是歷史上首次貝交全集的錄音。魏因加特納還著有《關
於演奏貝多芬交響曲的建議》,對於發掘作品的內涵,他的研究有很多獨到的地方。魏
因加特納被公認為是闡釋浪漫派音樂的權威,作品條理清楚、輪廓分明而蜚聲國際樂壇
,是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經典詮釋者之一。魏因加特納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篤,他的布拉
姆斯交響曲演奏被稱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繹。在對勃拉姆斯作品的演繹上,他經
歷了從青年時代的朦朧含混,到晚年的倍受讚賞。由於他對作曲家的深刻理解而使得他
的指揮頗具權威性。(jimdrp整理和評論)

一些相關版本的LP版本如下,我沒有去比較過是否是同一版本:

2

版本二之一: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3.28, 1871 - 4.22, 1951)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12.13, 1940)
樂團演奏: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LYS (法國)
版本說明:Cycle Brahms Vol.1
發行時間:1996
唱片編號:LYS 075
唱片包括:Brahms Ouverture Tragique, Op.81 (4, 1942)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門蓋爾貝格,荷蘭指揮家。自幼學習音樂,據說十歲已指揮過合唱團。起初在烏特勒克
音樂學院學習,後入科隆音樂學院,1891年任瑞士盧塞恩市音樂指導。由於他在那工作
的成績囑目,1895年門蓋爾貝格回到荷蘭,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成立七年後加
入了樂團,當時的指揮是Willem Kes,門蓋爾貝格這位24歲的鋼琴家接替了Willem Kes
。以後的日子裡證明了他確實是金牌人選。門蓋爾貝格在世界上是很具有魅力的指揮家
,根據在當時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受歡迎程度直逼荷蘭女皇
Wilhelmina。在長達五十年的任期內,使該樂團成為世界第一流的交響樂團。在幾乎長
達五十年的時間裡,門蓋爾貝格就是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
弦樂團就是門蓋爾貝格。門蓋爾貝格當時在荷蘭十分受歡迎,甚至他得了感冒這樣的事
情都會成為報紙上的新聞。在當時的民意調查報告中他的位置都是第一的,他滿足於這
樣,並且總是在記者的鏡頭前面保持微笑。可是,這種情況只是維持到三十年代。

相對於當時其他的大樂團,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大膽地接受了很多當代的音樂曲
目。當時的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勳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拉威爾和後來的布裡頓、布
萊茲、馬德納(Maderna)和貝裡奧(Berio)都在這樂團指揮演奏過自己的作品。其中
馬勒佔有一個很獨特的位置。在門蓋爾貝格的推廣之下,馬勒的音樂開始名揚於維也納
之外。門蓋爾貝格是1902年在德國首次聽到馬勒的作品,此後他就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
丹努力推薦馬勒的音樂。1903年馬勒在阿姆斯特丹首次指揮。理查?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
交響詩是題贈給他的

1921-1930年門蓋爾貝格經常赴美並兼任紐約愛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用了整整十年把
紐約愛樂團鍛造為北美第一,而且可以與歐洲的交響樂團分庭抗禮。此時,托斯卡尼尼
來到美國,吸引了美國聽眾的注意,門蓋爾貝格便回到了荷蘭。托斯卡尼尼取門蓋爾貝
格而代之後,美國人閉口不提門蓋爾貝格的貢獻。門蓋爾貝格的指揮處理方式能根據不
同樂曲的不同風格而有時顯得富於浪漫氣息,有時則比較規整。門格爾貝格作為著名的
酒神派指揮家,在他的指揮下,音樂主次分明,自由速度收放自如,始終充滿著搏動感


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後,有德國血統的門蓋爾貝格公開表示同情納粹,並應邀去納粹當
政的德國演出。我曾在我另一專集「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提到我有一
張漢森和門蓋爾貝格及柏林愛樂樂團一九四零年七月十一日演出老柴第一鋼協錄音的LP
,這錄音應該就是那時他去德國演出的產物(請看本專輯二之五附錄)。當猶太人音樂
家被驅逐出德國音樂界並且門德爾松和馬勒的音樂被禁止演出的時候,門蓋爾貝格卻保
持沉默。勳伯格等老朋友也和他絕交。在荷蘭他第一次被受譴責,失去了荷蘭政府和同
胞們對他的崇敬,可是他卻毫不理會。在納粹德國佔領荷蘭時,門蓋爾貝格維護樂團並
致力於幫助被解雇了的猶太音樂家們。在戰後他被終身禁止指揮,其後上訴減為禁止六
年。之後,他流亡到瑞士。1951年4月22日離禁止令期滿還有三個月的門蓋爾貝格,在其
瑞士朱爾市郊的別墅裡去世。

門蓋爾貝格的名字被人們遺忘了,那時他僅以其不合潮流的主觀音樂演繹風格和對納粹
獻媚而為人所知,幾乎所有他的錄音都已經聽不到了。而到了今天,事情發生了巨大的
變化:現在許多人認為門格爾貝格是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大師之一,是與托斯卡尼尼,
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和卡拉揚比肩的指揮家,而他的重獲聲望,很大
程度上是由於他的錄音在CD上的重新發行。

對那些不熟悉門蓋爾貝格的藝術的人們來說,有一個將他與其他著名的指揮家區分開的
特點,就是門蓋爾貝格對20世紀早期比較常見的一些詮釋技術的較多的運用。這些技術
包括對弦樂滑音,改變音符時值和突然改變速度等手法的自由運用以及那些比較合適稱
之為 「彈性速度」 的技術,還有就是對管弦樂配器的明顯修改。對現代的音樂愛好者
來說,聆聽門蓋爾貝格的指揮既是一種聽覺上的衝擊,也是在經過了受托斯卡尼尼和魏
因加特納詮釋方法影響的 「客觀主義」 指揮家們之後,對老派指揮風格的重新認識。
門蓋爾貝格運用這些技術獲得直接的效果,或是對樂曲整體結構更清晰的描繪,他過人
的天賦使他得以超越同樣使用這些技術的其他指揮。當他將這些技術用在比如巴赫,莫
扎特和貝多芬等人的音樂上時,直到今天都還會引起很大爭議。但如果是演奏浪漫派的
曲目或是和門蓋爾貝格同時代的作曲家的作品,那對很多聽眾來說,就會顯得非常有說
服力,並使他們對今天 「依照原譜」 的詮釋方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

門蓋爾貝格是除了富特文格勒之外,這個專輯中我最欣賞的藝術家,其實也是這個集子
的重點。(jimdrp整理和評論)

版二之二: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1940)
樂團演奏: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OPUS KURA (日本)
發行時間:2002
唱片編號:OPK 2026
唱片包括: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Prelude to Act.1 (1940),
R. Strauss Don Juan, Op.21 (1938)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更新註明,因製作匆促,我在一月五日前發佈的本CD 的cue文件把Track順序寫錯了。多
虧Francis Zhou 樂友指正,今改正之。

版本二之三: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3 (9.27, 1944) [CD3]
樂團演奏: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Music & Arts (美國)
發行時間:1993
唱片編號:CD-780
唱片包括:
CD1,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11.26, 1939), Dvorak Violin Concerto, Maria
Neuss violin (3.25, 1943)
CD2,Beethoven Symphony No.3 (4.14, 1940), Debussy Fantaisie for Piano &
Orch., Walter Gieseking piano (10.6, 1938)
CD3,Brahms Symphony No.3 (9.27, 1944), Violin Concerto, Herman Krebbers
violin (4.13, 1943)
CD4,Shubert Sonata in a, Gaspar Cassado cello (12.12, 1940), Bruch Violin
Concerto, Guila Bustabo violin (10.27, 1940), Wagner Tannhauser Overture (
10.27, 1940), 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4.29, 194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版本二之四: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4 (11, 1938)
樂團演奏: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LYS (法國)
版本說明:Cycle Brahms Vol.2
發行時間:1996
唱片編號:LYS 076
唱片包括:Brahms Overture Academique, Op.80 (5.30, 193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更新註明,因製作匆促,我在一月五日前發佈的本CD 的cue文件把Track順序寫錯了。多
虧Francis Zhou 樂友指正,今改正之。

版本二之五(附錄):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唱片內容:Tchaikovsky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7.11, 1940)
樂團演奏: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atra 柏林愛樂樂團
鋼琴演奏:Conrad Hansen 康拉德?漢森
唱片公司:Past Masters Records (美國)
發行時間:1978
黑膠唱片編號:PM?18
唱片包括:Tchaikovsky Overture Solennelle, 「1812」, Op.49 (4.9, 1940)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ADD製作,原發

這張黑膠唱片對「勃拉姆斯交響曲」專輯而言沒有關係。只是因發佈門蓋爾貝格的帖子
後一時心血來潮,把它製成CD後轉成ape文件並在此VC上首次發表。這張LP我曾在另一專
集「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提起過,是一張從未製成CD發行過的唱片,
就連在黑膠唱片市場也很難找到。這個錄音是我收藏的近四十個不同版本的老柴第一鋼
協中最早的錄音版本。(但今天錄得不太理想,最響的幾處有些爆了,待有空重錄後更
新,先聽個大概吧)

康拉德?漢森一九零六年生於德國利普斯特,十四歲到柏林跟費捨爾學琴,年輕時的漢森
就曾和尤金?約胡姆合作演出,也和富特文格勒及肯普夫在一九四零年共同演出過巴赫的
三架鋼琴協奏曲。一九三五年起漢森開始在柏林高等音樂院教琴,當費捨爾的助理。這
裡我發佈的老柴第一鋼協是漢森和門蓋爾貝格一九四零年合作的現場演出,是荷蘭被納
粹佔領後,門蓋爾貝格應納粹之邀去德國演出的產物。二戰時期,漢森和富特文格勒一
樣留在德國並不斷地舉行音樂會。漢森與富特文格勒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錄製的貝多
芬第四鋼琴協奏曲,成功地證明他真正繼承了菲捨爾的風格。但漢森還是以教學為重心
。一九六零年費捨爾逝世後,漢森移居到漢堡繼續他的教學生涯。他在那裡整理了貝多
芬鋼琴奏鳴曲的手稿,並編輯出版。二零零二年漢森在漢堡去世。
有關漢森與富特文格勒的演出與錄音,請看http://lib.VeryCD.com/2007/11/11/
0000170348.html

版本二之六:門蓋爾貝格Willem Mengelberg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4.13, 1943) [CD3]
樂團演奏: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TAHRA (法國)
版本說明:Previously Unissued Historic Recordings 先前未發行的歷史性錄音
發行時間:2000
唱片編號:TAH 391-293
唱片包括:CD1,Beethoven Symphony No.3 (3.5, 1942?)
CD2,Beethoven Symphony No.2 (3.21, 1943), Symphony No.8 (5.13, 1943),
Excerpt of 2nd Symp. (2nd mov.) Before and after restoration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這是門蓋爾貝格另一個版本的勃一,比本專輯版本二之一的錄音整整晚了兩年四個月。
這套CD中的貝三也比版本二之三的錄音晚了兩年,有興趣的樂友可再下載來比較著聽聽
。門蓋爾貝格的演釋從來都不會重複,總給你有一個新鮮感。附帶的Booklet還有門蓋爾
貝格與歐洲法國報會見的短篇採訪(我發佈的帖子中Booklet總是放在第一張CD的包內,
如果一套集子有幾張CD的話)。

3

這張著名的照片自左至右是布魯諾?瓦爾特、托斯卡尼尼、埃裡克?克萊伯、奧托?克倫佩
勒、富特文格勒五位指揮大師。
1930年在意大利駐德國大使館為托斯卡尼尼率紐約愛樂做歐洲巡演召開的歡迎酒會上的
合影。

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1.25, 1886 – 10.30, 1945) 生平介紹:

富特文格勒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偉大的指揮家。1886年1月25日生於柏林,一生充
滿傳奇。父親是著名的考古學家,母親是一位鋼琴家,富特文格勒從小就在這有著很好人
文和藝術涵養的環境中長大。他的音樂天才在七歲時已明顯表露。八歲時,父親讓他轉
受私人教育,教師有考古學家,藝術史家和音樂家。十九歲時,富特文格勒獲得他第一
個音樂職位,在布萊斯勞劇院裡任排練指揮,開始他走向指揮家的漫長道路。富特文格
勒不是神童,也從未擔任過樂團團員,他是逐漸成熟的。富特文格勒在他第二個職位的
蘇黎世工作後,在慕尼黑歌劇院待了兩年,任莫特爾助手,又作為短期聘用人員在
1910-1911年在斯特拉斯堡工作一段時間。1911年,當時呂貝克的指揮空缺,作為後補的
第四位侯選人富特文格勒以他強烈的表現把全體聽眾和音樂之友協會的評委們感染了,
富特文格勒指揮時的動作完全是狂亂的,甚至有點神經質的,但聽眾也很快認識到富特
文格勒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於是二十五歲的富特文格勒得到了他第一個重要職位,他
被任命為呂貝克市歌劇院的音樂指揮以及市樂團系列音樂會的指揮。四年以後,和瓦爾
特與克倫佩勒齊名的指揮家博丹斯基離開曼海姆去美國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德國部首席
指揮,曼海姆的愛樂大眾都傾向於由尼基什來擔當,但五位成員組成評委在前往呂貝克
觀摩富特文格勒1915年3月23日演出歌劇《費德裡奧》時給他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
而富特文格勒被聘為曼海姆歌劇院的指揮。雖然其中不乏名頭響亮的競爭者,但曼海姆
還是選擇了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富特文格勒在曼海姆受到熱烈的歡迎,曼海姆的市
民已習慣於把他們的指揮看作是「半仙」,富特文格勒的一言一行都被當作市井談資。

二十年代,富特文格勒嶄露頭角成為德國主要的青年指揮家。1922年,柏林愛樂及來比
錫布商大廈愛樂管弦樂團指揮尼基許逝世,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支援下富特文格勒順利地
接任其職務,成為德國音樂界的領袖人物,此時他三十六歲。1924年富特文格勒應紐約
愛樂之邀第一次赴美指揮,1927年又應邀再次赴美,之後就再也沒踏上美國的土地。
1927年富特文格勒統領著世界最強的三大樂團,柏林愛樂樂團,來比錫布商大廈愛樂管
弦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但因身兼數職於1928年辭去來比錫的職務,由瓦爾特繼任。
1930年富特文格勒擔任拜魯特音樂節指揮。

1932年,納粹成為德國多數黨,1933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出任首相。七月八日戈林推薦
富特文格勒為普魯士國家議會議員。八月初,希特勒在奧巴薩爾茲堡的別墅召見富特文
格勒。同年戈培爾又任命富特文格勒為國家音樂局的首席國家指揮。希特勒對富特文格
勒的藝術很欣賞是皆人盡知的。但富特文格勒也由於為納粹的文化政策作宣傳,日後引
起了對他人格及音樂的爭議。不能否認的是富特文格勒音樂中感人的魔力被納粹利用來
作為影響和感召人心的工具。希特勒深知文化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德國文化,尤其是德
國音樂有著偉大傳承自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的血統,是能喚起民族心靈的德意志精
神。而納粹德國是此精神的變態和惡性發展。希特勒獲得了全部的權力後,開始他的淨
化歐洲的政策。納粹迫害猶太人的作法令富特文格勒為之震驚,特別是瓦爾特也被迫離
開德國時,他給戈培爾寫信抗議。戈培爾懂得,如果一位具有國內外巨大聲望的德國一
流音樂家也像瓦爾特一樣離國他去,外界影響極壞,因此他下令不得開罪富特文格勒。
所以納粹要富特文格勒服從的手段是比較溫和的,富特文格勒也利用了這權力幫助了許
多猶太朋友。他試圖實現音樂不乾涉政治的理想。他採取一些機靈的策略,使他得以擺
脫納粹對他演出的乾擾和對柏林愛樂樂團權益的侵犯,並將一些猶太演奏家保留在樂團
內。但是,富特文格勒維護被迫害之音樂家的許多事情當時外界並不瞭解,富特文格勒
率領柏林愛樂出國巡演開始遭到敵視。在國外他被指責為是納粹的合作者。1934-1935的
演出季節,富特文格勒邀請一些獨奏藝術家來德國演出,他們包括卡薩爾斯,科爾托,
霍夫曼,克萊斯勒,蒂博,以及三位猶太人音樂家胡伯曼,梅紐因和施納貝爾。然而除
了科爾托之外,其他人都拒絕去德國演出。我在VeryCD上另一篇有關富特文格勒指揮貝
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專輯中提到過,梅紐因當時雖拒絕了富特文格勒的邀請,但是這事
仍被梅紐因當作一個姿態記住了。當梅紐因一九四四年八月隨美軍進入法國時,他告訴
人們富特文格勒是如何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和理由拒絕參加納粹黨宴會和如何幫助猶太音
樂家的。

1934年3月11-12日,富特文格勒演出欣德米特的「畫家馬蒂斯」,戈培爾控制的輿論界
對富特文格勒猛烈攻擊。富特文格勒也在報上發表文章批評納粹政治乾涉藝術。當希特
勒拒絕任何妥協時,富特文格勒於12月4日致函戈林辭去一切職位,第二天是星期天,當
地報紙頭版出現一篇名為「欣德米特倒台」的文章,當晚大師在國家歌劇院指揮一場歌
劇,戈林、戈培爾都出席了音樂會。當富特文格勒要離開音樂大廳時,全場起立鼓掌。
戈林馬上注意到了這個場面的含義,並且可以肯定的是他當天晚上就把這事匯報給了希
特勒,提醒元首說富特文格勒是個危險分子。「欣德米特事件」演變成了「富特文格勒
事件」。富特文格勒表示打算出國,雖幾月後因權宜之計,回到樂團繼續指揮,並在
1935年納粹紐倫堡黨大會上指揮瓦格納名歌手,但他斷然拒絕行納粹禮,並不再擔任公
職。在柏林,人們知道富特文格勒沒有投降。他處境越來越艱難,富特文格勒1938年在
巴黎時已害怕回國,但對未來仍舉棋未定。而當時,另一些御用指揮如卡拉揚,伯姆,
克勞茲,理查 ? 史特勞斯對納粹都十分順從,有些根本就是納粹黨人。

1938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欲下令解散維也納愛樂樂團,經富特文格勒多方奔走交涉之
下,才使希特勒收回成命。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此後六年富特文格勒基本只在柏林
和維也納演出,他抵制了納粹企圖要他去佔領國演出的陰謀,除了三次例外。曾經在
1944年夏天企圖暗殺希特勒的那個團體成員的倖存人員魯道夫?貝契爾在日後致富特文格
勒的信中說,「我們抵抗運動圈子裡公認您是我們的音樂界中真正抵制過納粹的人,您
是我們當中的一員」。希特勒的主要謀士,德國軍備和生產部長艾伯特?斯佩爾提醒富特
文格勒要預防黨衛軍和秘密警察頭目希姆勒加害於他,並勸富特文格勒在近期的瑞士演
出後不要再回德國。富特文格勒二戰時期的最後音樂會是在維也納1945年1月27-29日(弗
蘭克d小調交響樂和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樂),他也認識到自己在四五年初隨時有可能被逮
捕。1月30日他給柏林愛樂發去一份電報,說天寒地凍交通不便,想取消2月4-5日的音
樂會演出。2月1日,富特文格勒以先前的演出計劃為借口準備逃亡,他在多恩比恩這鄰
近奧地利與瑞士邊界的度假小鎮上從2月1日一直躲到6日。2月7日,他越過邊境到了瑞士
,和他妻子與三個月大的兒子在蘇黎世團聚,不再回國,直到第三帝國垮台。

戰後的富特文格勒因納粹統治時期的立場問題引起非議,在非納粹化問題澄清前,他不
能演出。許多人曾因富特文格勒在戰爭時期為猶太人提供幫助而作證。柏林愛樂的小提
琴首席沃爾夫認為富特文格勒是「我們的大恩人」。而富特文格勒為他戰爭時期仍留在
德國在戰後寫道,「德國絕不是納粹分子的德國,而只是被納粹分子統治的德國,為德
意志民族精神而鬥爭只能在這裡進行」。富特文格勒1946年12月在面對同盟國審訊時,
向法庭所作的最後陳述說,「我知道德國處於重大危機之中,我感到對德國負有責任,
盡力挽救這一危機是我的任務。人們關心我的藝術會被誤作宣傳之用,但更應該關心的
是維護德國的音樂,由自己的音樂家將音樂演奏給德國人民。這些人民,巴赫和貝多芬
、莫札特和舒伯特的同胞們,在陷入總體戰的這一政權的控制下仍舊要繼續生存下去。
沒有在那些日子裡生活於此地的人難以判斷真相。托馬斯?曼是否真正相信,在「希特勒
的德國」是不准人們演奏貝多芬音樂的?他怎能不理解,在希特勒的恐怖統治下的人們
,最需要、最渴望聽到貝多芬的音樂,聽到他的自由和對人類的愛的呼聲?我不後悔留
下來和他們待在一起」。1946年12月17日同盟國特別法庭對富特文格勒參加親納粹活動
予以免罪。

富特文格勒在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五日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首次正式演出。八
月二十八日富特文格勒和梅紐因演出了他們合作的第一個音樂會。九月,富特文格勒回
到柏林並重掌柏林愛樂交響樂團。一九四八年芝加哥交響樂團董事會與富特文格勒簽訂
合約,希望他在即將到來的28周演出季指揮22個禮拜。1949年1月6日,《時代》週刊發
表題為《音樂家們否決富特文格勒1949年與芝加哥的合作》,這些音樂大腕包括托斯卡
尼尼、霍羅維茲、魯賓斯坦、布萊洛夫斯基、斯特恩、莉莉龐斯、柯斯特蘭尼茲。他們
都表示如果富特文格勒成為樂團常任指揮,他們將不再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強大壓
力使得富特文格勒只好作罷。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在重新開幕的拜羅伊特音樂節
上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第九,這個曾被瓦爾特 ? 李格修飾處理過的EMI版本很流行,
2006年原版錄音帶被 「重新發現」 並由ORFEO 在二□□七年年底出版,成了轟動新聞
。從一九五二年起,富特文格勒就一直忍受著疾病的痛苦,五三年一月他在維也納指揮
貝九柔板中昏倒,音樂會被迫中止。五四年中期開始他已確定地變成聾得無法聽清樂隊
的所有樂器,這一點在他的樂隊排練中變得很明顯。他喪失了意志力,他說,「當我沒
有快活的理由時,我快活不了」。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富特文格勒入巴登 ? 巴登一
傢俬立醫院,十一月三十日去逝,落葬於德國海德堡公墓。小提琴家梅紐因在一九五五
年的悼文中寫到,「富特文格勒是我們時代中最後一位能帶領我們回溯到古印度人和古
希臘人傳統的偉大靈魂,那種古人的傳統中帶有與神性和上帝的連結,在這無事堪為神
聖的世界裡,我仍堅信,有一些事或某些音樂是應保有這樣神性的。而富特文格勒透過
他每一次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巴赫,就好像完成了一場神聖儀式一般,我感謝我的
命運,讓我有機會在他晚年中與他共度。」

富特文格勒象大多數德國指揮家一樣,他同時也是一位作曲家。他作有三部交響曲,一
首感恩贊,一首鋼琴五重奏,一首鋼琴交響協奏曲,二首小提琴奏鳴曲等等,有些評論
文集。富特文格勒的作品總的來說都比較深沉,風格屬於浪漫派,少產且稍有些平庸。
但作為指揮家,富特文格勒的成就不僅是創造了一個指揮史上的奇績,而且也讓人們對
那些早已聽熟聽慣的古典名曲從大師的演釋中得到了一個更深刻更廣度的理解,甚或是
一個更正確更全面的認知。富特文格勒所指揮錄製的唱片成了新一代指揮家,音樂家,
以及音樂欣賞者悉心研究和討論的典範,他的一些音樂處理亦被他們爭相傚法。今天的
藝術家們崇尚富特文格勒風格的「真誠」,以此抗衡托斯卡尼尼所謂的「真實」。就富
特文格勒之後的音樂界來說,追隨他風格的音樂家中有契利比達克,巴倫鮑依姆,阿什
肯納奇,傑捷耶夫等。

富特文格勒的指揮有好些特性,譬如速度的變幻,有力的強度,極其的激情,忠實於音
樂的感受而不拘泥於樂譜等等,但還有一個總的特點存在於他所有的音樂遺產中,那就
是他最好的演出都是在二戰期間指揮的。那種激情的表現力,那種思想的深刻性,那種
英雄的氣概,都是他在其他時期的表演所無法相比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一九四二年
四月十九日希特勒生日前夜「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永恆的演出遠勝於大師的另幾個版
本,那次貝九演釋的成就不要說其他的指揮家在任何其他時間的演出,就連富特文格勒
自己都無法超越。真可謂是「第九」的頂峰。這是為什麼,很難說明無法解釋。關於這
點,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那是一個被納粹控制宣傳的特殊年代,德國人民被鼓動得情緒
極度高漲。看過影片「第三帝國的大指揮家」的樂友應該記得大師在群眾中工廠裡演出
的情景,那熱烈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富特文格勒本身就如同貝多芬的化身。在那特殊年
代,大師充分地展示了那種貝多芬式的力,那種瓦格納式的力。二戰期間的富特文格勒
正是處於當時那種特殊的環境與氣氛,那個時代的德國人的精神狀態無論你如何去解釋
,但他們處於一種極其熱烈和激動的社會狀態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種氣氛給了富特
文格勒一種激情和力量。還有些說法說,富特文格勒是因為德國的沒落而產生的憂憤意
念成為了大師的潛在表現力,使他那個時期的作品激情四溢,光芒四射。有的說得更妙
,大師二戰期間的錄音標誌著一個時代和一種風格的終結。戰後大師的作品雖然為數眾
多,但二戰時期的光芒已經蛻變到達文字無法標明的境界。這是高度激情,幻想,控制
力的稀有結合,樂團和指揮高度結合的難忘例證。這是德國瓦解前的最後時刻,他喜愛
和熟悉的一切都在他眼前消失了,大師的痛苦,激憤和無奈之情成就了這些無與倫比的
絕唱!還有個一直在流行但又被稱為謬誤的說法,「富特文格勒戰後已經不再具備強烈
的鬥爭意識,他的所有作品也已經全面進入宗教般的深遠意境」。確實,要人們從感情
上承認「戰時一旦大師離開了充滿敵意的納粹德國,他淋漓盡致的音樂處理手法立刻枯
竭」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要發佈這個專輯的富特文格勒部分時,本想在網上找些現成的大師生平介紹,可是
盡然沒有一個令我滿意的,不是講得太簡單就是乾脆沒有介紹,就連VC上有名的大師集
錦也沒有一個生平介紹,這或許是大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原故吧。以上的大師生平介
紹是我根據阿杜安著申元譯的《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Francis翻譯的「富特文格勒
音樂會編年史」以及一些相關的辭典,書籍和評論綜合寫成,力求介紹不至於太簡單或
太枯燥而篇幅又不算太長。(Jimdrp原創評論)

富特文格勒從不行納粹禮,即使對希特勒也一樣。

版本三之一: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唱片內容:Brahms The Four Symphonies
CD1,Symphony No.1 (2.10, 1952), Symphony No.2, movement 1 (5.7, 1952)
CD2,Symphony No.2, movement 2-4 (5.7, 1952), Symphony No.3 (12.18, 1949)
CD3,Symphony No.4 (10.24, 1948)
樂團演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Virtuoso (意大利)
發行時間:1989
唱片編號:269 9072
唱片包括: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Haydn Op.56a (6.20, 1950) [CD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一九八九年,意大利「VIRTUOSO」公司出版了一系列富特文格勒的演出錄音,有貝多芬
全套交響曲,還有巴赫,瓦格納,布魯克納,亨德爾,海頓,莫扎特,舒伯特,沃爾夫
等許多作品,包括這個勃拉姆斯全套交響曲,全都是大師五十年代的錄音記錄,其中絕
大多數版本載入了《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是屬較早出版的富特文格勒的CD版本系
列。本套勃拉姆斯交響曲中的第二到第四交響曲在一九九五年由EMI公司以「勃拉姆斯交
響曲」為題出的參考版7243 5 65513 2 9中重現。參考版的第一交響曲是採用了大師1.
27, 1952的錄音,此3CD的EMI專集在VC上已有發佈,省得我再去抓軌了。

以下是我收藏的Virtuoso系列版本中的一部分,其中瓦格納的齊格弗裡德(3.23,
1950) 4CD編號269 9092和女武神(3.9, 1950) 4CD編號269 9102 在《指揮藝術》一九九
四年英文版和二零零二年中文版的發行記錄中都被疏漏。

版本三之二: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1.28, 1945)
樂團演奏:Wiener Philharmoniker 維也納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Archipel (德國)
發行時間:2002
唱片編號:APRPCD 0106
唱片包括:Bruckner Symphony No.6, Movements II-IV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11.13, 194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我很欣賞Cats在同一資源發佈時說的,Furtwangler戰時的音樂作品有奇特的共性:人們
總是以為他在沒有政治敵意的其他國家的演出會有特別動人的效果,然而具有諷刺意味
的是他在祖國的演出質量遠遠超過他在其他國家的演出。我個人更傾向於信服這一理論
。雖然這一版本從音樂角度是完美無缺的,但說到底,人們其實還是相信大師指揮棒下
的勃二理當有更加淋漓盡致的處理手法,理當更加動人心弦。只是人們不願意,或者不
忍心這樣下定論罷了。尤其是在眾多版本比較的情況下已經選無可選,而且這一演出的
歷史背景和細節處理都顯示出她沒有理由不是最完美的。要人們從感情上承認 「戰時一
旦大師離開了充滿敵意的NAZI德國,他淋漓盡致的音樂處理手法立刻枯竭」 畢竟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很多時候藝術作品的質量決定於我們所無法左右的大
環境,不管作者本身是否意識到或者是否願意承受。

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資源在VC上曾以DG 435 324-2版本,Andante 444版本以及
Music & Arts版本發佈過。我至所以在此「重複」發佈該資源,除了這個版本實在很重
要以及這次演出在大師生平中佔了很特殊位置的原因外,是借此機會發佈較少見的布魯
克納第六交響曲,它是富特文格勒指揮該曲目留下的唯一錄音。

版本三之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2.22,23&25, 1948)
樂團演奏: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Tutton (英國)
發行時間:1999
唱片編號:CDEA 5024
唱片包括:Brahms Violin Concerto (Ossy renardy, The Concertgebouw Orch. Of
Amsterdam, Munch, 6.27, 1948)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版本資源在VC上曾已發佈,根據VC的規定只要已曾發佈則後者
不得重發。但該資源經我下載後查看,先發之帖沒有發全整張CD而且也沒帶有Booklet。
所以今天我以整張CD帶Booklet重發應該不算違規。

有關這個勃二版本的介紹請查看http://www.VeryCD.com/topics/46499

版本三之四: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4 [6.21, 1942(?)]
樂團演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Arkadia (意大利)
發行時間:1995
唱片編號:WFE 365.2
唱片包括:Heinz Schubert 海因茨 ? 舒伯特 (1908-1945),Hymnisches Konzert 讚美
詩協奏曲 (12.6, 1942) [CD2]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Conrad Hansen, 10.30, 1943),Pepping
Symphony No.2 (10.30, 1943) [CD1]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這是我最喜愛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樂的錄音,這張CD出版於一九九五年的意大利,我幾
年前在一家舊唱片店偶然幸運覓得。CD上註明演出日期是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現
場版,這個演出版本在阿杜安《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中英文版發行記錄中都沒有記
載,但在富特文格勒音樂會編年史中確有記錄,它比目前富特文格勒錄音資料記載的一
九四三年十二月版更早。富特文格勒二戰時期的勃拉姆斯交響曲錄音據目前的記載,第
一交響曲只有四五年的柏林海軍上將宮版末樂章問世,第二交響曲只有四五年大師逃亡
前最後音樂會的一個版本 (即本專輯的版本三之二),第三交響曲的三二年版從未發行,
而第四交響曲的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版是目前唯一的二戰時期版本。如本版本確是四二年
的版本,可想而知這首勃四具有何等的重要地位。可是經一些樂友核實,我也特意下載
了四三年版來比較(我之前沒有四三年版),確定這個版本與四三年版同屬一個錄音,
同時它和Melodiya 出的富特集子中Disk 1的勃四也是同一個錄音,奇怪的是權威的
Melodiya 也註明演出日期是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我極為困惑。
本碟共有兩張CD,其中CD1已在我另一專集「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發表
,在此就不重發了。

另外,我的《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中文版「全部錄音錄影資料」的錯誤更正和增補》
3.23, 2008 已更新到條文第二十七。
欲知詳情,請看http://lib.VeryCD.com/2007/11/11/0000170348.html

版本三之五: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11. 17-20, 1947)
樂團演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HISTORY 「MAESTRO CLASSICO」(德國)
發行時間:2000
唱片編號:203094-302
唱片包括:Brahms Hungarlian Dance No.1, No.10,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rec. 1930 [CD1],
Brahms Symphony No.4,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rec. 12. 12 & 15, 1943 [CD2]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rec. 12. 12 & 15,
1943 [CD2]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這是我最近新買到的一張舊CD。這是德國HISTORY 「MAESTRO CLASSICO」系列唱片的一
張,它們總是雙CD的碟子。同一系列有個VOL.2 的套裝,共五碟十張CD (我曾提過),但
這同樣系列的單碟片,就我的收藏來看就至少有兩個碟子,同樣的封面設計,但又不寫
VOL.1,有點讓人搞不清這系列到底有多少張碟。本碟中富特文格勒錄於一九三□年的匈
牙利舞曲相對比較少見。

在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樂中,第一交響曲得到富特文格勒最為熱切的反應,富特文格勒
在勃拉姆斯音樂中領會到的粗獷、幻想和魔性力量在第一交響曲表現得十分強烈。這是
富特文格勒戰後第三個勃一的錄音。這個四七年十一月的錄音雖然「長期最受稱道」,
但這個錄音室的演出和富特文格勒其他錄音室錄音一樣,缺乏現場演出的強勁有力,尤
其是在十分重要的鼓樂段,演出的氣勢不夠。富特文格勒最好的也是最寶貴的勃一錄音
,是1945年1月23日在他逃亡瑞士的前十天,在柏林海軍上將宮的現場演出,可惜只有末
樂章留存。當時德國即將瓦解,富特文格勒所熟悉和喜愛的一切,都將在他的眼前消失
,可以想像此時富特文格勒的激憤和無奈的心情才成就了這個不朽的樂章。

勃拉姆斯去世時,富特文格勒十一歲。他在童年時代從母親那裡聽到有關勃拉姆斯的許
多事,而他的母親則是勃拉姆斯的好友古斯塔夫?文特的女兒。富特文格勒是在漸進的過
程中,才越來越理解勃拉姆斯的。富特文格勒認為,勃拉姆斯「承擔起超歷史範圍的責
任,… 勃拉姆斯是與時代進行抗爭的第一人」。可以看成富特文格勒為勃拉姆斯辯護是
為他自己的使命感進行解釋,「富特文格勒提供給勃拉姆斯的作曲家的地位等同於他給
自己提供的指揮家地位」。勃拉姆斯的生涯中處處體現了個人和時代的衝突,富特文格
勒豈不也為了這種衝突,歷盡辛苦而時時不得世人的理解。
(jimdrp評論, 部分內容整理自約翰?阿杜安《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

4
聲明
根據「關於原發的古典音樂資源」條例和一些樂友的提醒,我對那些利用網上共享文件
而製作盜版謀取私利的不法分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警惕。自本專輯的版本四開始,我
將改變在VC上發佈帖子的方式,目的僅基於讓一些暫時還沒有條件購買到我發佈的唱片
資料的樂友能先有個聆聽的機會,欣賞音樂本身的機會,從而對古典音樂傳播起到一定
的正面作用而已。這也是我在VC上發佈第一個帖子時的初衷。為此目的,我將在發佈帖
子時除了唱片封面之外,不再附帶原版CD的Booklet掃瞄,在需要的情況下可能我會加上
個唱片資訊一欄,以補充一些有關版本方面的說明和介紹。望樂友們諒解與支援。
Jimdrp,3.02, 2008

版本四之一:克納佩茨佈施Hans Knappertsbusch (3.12, 1888-10.25, 1965)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3.26, 1944), Symphony No.3 (9.09, 1944)
樂團演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樂團
唱片公司:Archipel (德國)
發行時間:2002
唱片編號:ARPCD 005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1888年3月12日,克納佩茨佈施出生於德國埃爾伯菲爾德,早年由於父母的反對,並沒有
學習音樂,但在中學期間便指揮學校管弦樂團,他畢業於波恩大學哲學系。1909年,他
進入意大利科羅納音樂學院跟隨弗裡茨?施坦巴赫教授學習指揮。1910年至1912年被聘為
曼海姆-魯爾劇院的指揮。並在夏天前往拜羅伊特,作為齊格弗裡德?瓦格納的助手。
1913至1918年在波鴻和埃爾伯菲爾德廣泛地指揮音樂會和歌劇的演出。1914年5月,他應
邀前往鹿特丹大劇院指揮了兩場《帕西法爾》,正是在這次演出中他出色的才能和嚴謹
規範的德奧藝術功底得到了廣泛認同,也正是從此,他與瓦格納的歌劇、特別是《帕西
法爾》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32歲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個正式的任命——鹿特丹大劇
院音樂總指導。
1922年,克納佩茨佈施接替布魯諾?瓦爾特出任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常任指揮,在
這個職位上他一直工作了14年,這是克納佩茨佈施指揮事業最輝煌的一段時間,一場接
一場獲得巨大成功的歌劇演出,使他的名字很快被廣大的觀眾所熟悉——他指揮的,都
是瓦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克納佩茨佈施1929年第一次應邀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中
演出。克納佩茨佈施堅決不加入納粹黨,導致他因希特勒的口授旨意而在1936年被納粹
解除了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終身合約。1937年他被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維也納愛樂
樂團聘為常任指揮,指揮曲目仍然是瓦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但是納粹吞併奧地利後,
他再次被迫放棄演出,在歐洲的幾個非法西斯國家作客席指揮。此前於1936年比徹姆曾
邀請他赴科汶特花園指揮,但德國當局遲遲不給他出國護照,後來他終於到了倫敦並成
功指揮了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從此他的名聲遍及整個歐洲。
1937年到1944年擔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指揮,並經常應邀在拜魯特音樂節中演出。1940
年4月和11月,他在柏林德意志國家歌劇院上演了幾次《尼伯龍根的指環》全劇。1942年
5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歌劇院,他再次指揮上演了全劇《指環》。

戰後,克納佩茨佈施重新回到德國,於1951年出任拜羅伊特音樂節首席指揮,當時已經
63歲了。應理查德?瓦格納兩位孫公子維蘭德和沃爾夫岡兄弟的邀請,他在音樂節上指揮
了《帕西法爾》,並由Decca錄音師錄下排練及現場演出實況,這次演出的錄音在很長時
間被認為是本世紀最優美的唱片之一,是《帕西法爾》最佳演釋,即使他自己於1962年
和1963年由Philips重新錄製的拜魯依特演出仍無法與五一年版媲美,直到1961年才被索
爾第為Decca錄製的唱片所超越。並且和卡拉揚一起指揮了《尼伯龍根的指環》。一直到
1964年,每年克納佩茨佈施都在拜羅伊特音樂節上指揮演出。在他執棒拜羅伊特期間,
1954年他還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慕尼黑巴伐利亞歌劇院的指揮台,功力更加深厚的大師對
歌劇藝術有著深刻理解的人民獻上了莫扎特、瓦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

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克納佩茨佈施率領漢斯?霍特和比爾伊特?尼爾松等最高超的瓦格
納歌唱家兩次訪問,分別以《特裡斯坦和伊索爾德》、《漂泊的荷蘭人》,深深地震撼
和感染了觀眾們。在法國巴黎歌劇院1955、1957和1958年三個5月份,他推出了三次《尼
伯龍根的指環》,掀起了一陣陣的瓦格納狂飆。他的最純正的指揮,使法國觀眾也和意
大利觀眾一樣,深深沉浸於瓦格納歌劇藝術之中。1960年5月,他莊重地上演了貝多芬的
《費德裡奧》。

克納佩茨佈施也是一位偉大的交響樂指揮大師,自然,他指揮的也幾乎都是德奧作品。
曾經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了201場音樂會(1939年4月29日到1964年4月12日)、指揮柏林
愛樂樂團演出了184場(1927年3月12日到1957年4月16日),他率領兩個樂團巡迴演出的
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大陸。克納佩茨佈施一生除了指揮兩大樂團的演出之外,最重要的當
數拜羅伊特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的常任指揮和藝術指導。在薩爾茨堡,他有極為輝煌的演
出經歷,例如1937年的《埃萊克特拉》和《玫瑰騎士》,1938年《湯豪 瑟》、《費德裡
奧》和《費加羅的婚禮》,1939年《魔彈射手》和《費加羅的婚禮》等等,以及1937、
1938年的《馬太受難曲》和1940、1943年威爾第的《安魂曲》。1965年10月25日,漢斯
?克納佩茨佈施逝世於慕尼黑,享年77歲。(jimdrp整理)

版本四之二:克納佩茨佈施Hans Knappertsbusch
唱片內容:CD1,Brahms Symphony No.1 (11.3/4, 1956)
CD2,Brahms Symphony No.2 (10.18, 1956), Symphony No.3 (1950)
CD3,Brahms Symphony No.4 (5.08, 1953)
樂團演奏:Staatskapelle Dresden,Wiener Philharmoniker,Munchner
Philharmonik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Kolner Rundfunk-Sinfonic-Orchester
唱片公司:Andrdmeda (英國)
發行時間:2006
唱片編號:ANDRCD 5066
唱片包括:Brahms Haydn Variations Op.56a,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80 (
1957) [CD1]
Brahms Tragic Overture Op.81 (1957), Alto Rhapsody Op.53 (1957) [CD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版本四之三:克納佩茨佈施Hans Knappertsbusch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4 (5.08, 1953)
樂團演奏:Kolner Rundfunk-Sinfonic-Orchester
唱片公司:Orfeo D』OR (德國)
發行時間:2007
唱片編號:C 723 071 B
唱片包括:Wagner Siegfried-Idyll (5.08, 195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這個版本的勃四與版本四之二中CD3的勃四是一個錄音,只是多了同場演出的瓦格納齊格
弗裡德牧歌。在厚厚的Booklet中有七張照片,介紹,還有克納佩茨佈施和WDR在Orfeo
公司的唱片目錄。

BONUS
附加的另一些前輩指揮家的勃拉姆斯交響曲演釋 :

勃拉姆斯的音樂在每個音樂家和所有音樂愛好者心中都佔有著極重要的地位。我是從勃
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開始接觸這位偉大作曲家的音樂的。記得在七十年代我還手抄了
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五線譜是自己用油印機刻印的,抄完那天正好是勃拉姆斯一百四十
週年誕辰紀念日。之後又聽到他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樂。人們盛傳對勃拉姆斯的音
樂要年過四十方能真正理解,所以自少年時代的我就一直迫不及待。直到自己真的到了
四十不惑之年,才知道人生是個多麼苦難的經歷,點到痛處真可謂欲哭無淚,欲喊無聲
。唯有躲進這音樂的小樓方能成一統。

對於自己特別喜愛的音樂作品,我的意見是你無論如何至少要有一次聽音樂時是看著總
譜聽的,這樣作品會更深入到你的心靈中去。我的一位朋友(國內一級作曲家)在我們
相識的初期就跟我說,對一首音樂作品要能從頭到尾都哼唱得出來,才可認為是真的聽
過了。親愛的樂友們,音樂的大海如此之浩大,你到底認真地聽了多少曲子?

5

版本五之一:達姆羅施Walter Damrosch (1862-1950) / 阿本德羅特Hermann Abendroth
(1883-1956)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1.4-6, 1928) [Damrosch], Brahms Symphony No.4
(3.3, 1927) [Abendroth]
樂團演奏:New York Symphony Orchestra [Damrosch],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Abendroth]
唱片公司:Biddulph (英國)
發行時間:1998
唱片編號:WHL 053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這是一張達姆羅施和阿本德羅特的勃拉姆斯交響曲合集。

達姆羅施1862年1月30日生於德國布累斯勞,1950年12月22日卒於紐約。美國指揮家、作
曲家、教育家。他是德國指揮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利奧波德的次子,其兄弗蘭克?海諾
也是美國指揮家、教育家。父親教他學習和聲學,向裡施拜特、伍爾斯普魯赫學鋼琴,
從馮比洛(Von Bulow)學習指揮。1871年隨父親去美國。1881年任紐約列瓦克和聲協會指
揮,1885年接替他父親任紐約交響樂協會及清唱劇協會音樂指導,並任「德國歌劇團」
助理指揮。1896年在美國首次以音樂會形式演出了瓦格納的歌劇〈帕西發爾〉。1895年
建立了「達姆羅施歌劇團」,率領該團在美國巡迴演出達五個音樂季,主要演出瓦格納
的歌劇。在美國指揮首演了〈紐倫堡名歌手〉、〈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萊茵的黃
金〉、〈齊格弗裡德〉與〈眾神的黃昏〉等歌劇及他自己的作品〈紅A字〉。1903年重新
組建了紐約交響樂協會,成為永久性的管弦樂團,並任該團指揮直到1927年與「愛樂協
會」合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珀欣將軍邀請組建美國軍樂團。在肖蒙建立了一所
樂隊指揮學校,使該校發展成為在法國北部城市永久的、為美國培養音樂學生的「楓丹
白露夏季學校」。1920年接受法國、意大利及比利時官方的邀請率領紐約交響樂協會樂
團旅歐巡迴演出,這是美國樂團首次旅歐演出。1925年他作為一名先驅者在美國廣播電
台首次指揮紐約交響樂協會樂團,通過廣播演出交響音樂會。1927年從交響樂協會退休
後,任國家廣播公司音樂顧問並為兒童組織了「NBC音樂欣賞一小時」節目。1914年接受
哥倫比亞大學、1929年普林斯頓大學所授予的音樂博士學位。他是美國文藝學院成員,
是「音樂家緊急情況基金會」的組織者,並一度任董事長。寫有自傳〈我的音樂生活〉
1927年出版。作品包括歌劇紅A字,西蘭諾.德.貝爾熱拉克,喜歌劇和平鴿,沒有祖國的
人,歌劇管理員,以及合唱作品林肯歌,室內樂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以及偶然音樂「
美迪亞與伊菲堅尼亞」等。(資料自「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
版)

阿本德羅特1883年1月19日生於緬茵河上法蘭克福,1956年5月29日卒於耶拿。德國指揮
家、教育家。最初為書商,後入慕尼黑音樂學院,師從路德維格?圖伊勒、費裡克斯?莫
特爾 Felix motto 及安娜?蘭根-漢希爾澤學習音樂。1903年任業餘的慕尼黑管弦樂樂團
指揮(1903-1904),此後移居北部城市盧貝克,先任音樂之友樂團指揮,後於1907-1911
年任該市歌劇院首席指揮。1911-1914年在埃森劇院任音樂指導,後到科隆接替弗裡茨?
斯泰因巴赫擔任科隆音樂院院長兼古真利希樂團指揮,1918年任科隆歌劇院音樂總監,
並指揮柏林國家歌劇院,1922-1923年任柏林國家歌劇院交響音樂會指揮。20年代他開始
錄製唱片,並到國外旅行演出,經常與他合作舉行音樂會的有倫敦交響樂團(1926-1927
年音樂季至1937年)。在科隆工作20年以後,應邀繼瓦爾特(Walter) 之後任萊比錫布業
會堂樂團指揮直到1945年,同時任萊比錫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1943-1944年任拜羅伊特
音樂節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1945年任魏瑪交響樂團指揮,還擔任國立劇院音樂
指導,1946年任該劇院音樂總監。1947年任魏瑪音樂院院長,1949年任萊比錫廣播電台
音樂指導。他是戰後第一個被邀請到蘇聯的德國指揮家。他的指揮聲譽建立在德國與維
也納管弦樂曲目上,尤以指揮莫扎特、貝多芬、布拉姆斯以及布魯克納的作品見長。(資
料自「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版本五之二:阿本德羅特Hermann Abendroth (1883-1956)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4.15, 1939)
樂團演奏:Grosses Orchester des Reichsenders Breslau
唱片公司:Music & Arts (美國)
發行時間:2001
唱片編號:CD-1099
唱片包括:Beethoven Symphony No.8 (12.27, 1944) Stadt-und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CD1],
Bruckner Symphony No.8 (9.28, 1949) 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Leipzig [CD2]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6

版本六:弗裡德 Oskar Fried (1871-1941)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1923)
樂團演奏:Berlin State Opera Orchestra
唱片公司:Past Masters Records (美國)
發行時間:1979
黑膠唱片編號:PM?32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ADD製作 Digital 24-bit,原發

奧斯卡?弗裡德 1871年8月1日生於柏林,1941年7月5日卒於莫斯科。德國指揮家、作曲
家。未能讀完大學的預科,靠在柏林市郊的市立管樂團吹奏圓號及演奏小提琴為生。
1889年到法蘭克福,在歌劇院樂隊中任圓號演奏員。而他的興趣在作曲。在慕尼黑師從
洪佩爾丁克學習作曲,後又從沙爾文卡、魏德金德、漢森及拜厄鮑姆學習。回到柏林後
,1904年為卡爾?穆克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及瓦格納合唱團,首次演出他的〈狂熱的歌〉後
,弗裡德引起了公眾的注意。這次演出使他成為享有盛名的指揮家。1905年指揮「新音
樂會」,1907年任恢復後的「音樂之友協會」指揮,1908年指揮布呂特勒樂團。他是最
早指揮他的朋友馬勒作品的著名指揮家,全部馬勒的交響曲作品都在他的指揮曲目之列
,他的演出達到了作曲家馬勒自己指揮的演釋風格。弗裡德也是一位早期傑出的施特勞
斯、斯特拉文斯基、戴留斯、西貝柳斯作品的演釋者。1913年後他放棄了作曲,把全部
精力奉獻給指揮事業。1934年弗裡德移居蘇聯高加索梯比利斯,任歌劇指揮。1940年成
為蘇聯公民。在他去世前的幾年裡,曾任全蘇廣播樂團首席指揮。做為作曲家,他的創
作集中於歌曲,主要作品有一部歌劇,聲樂與樂隊,管弦樂幻想曲〈淨化之夜〉(採用亨
塞爾與格列特爾的主題)等。(資料自「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
版)

從這個帖子開始,我所發佈的由LP轉製成CD再抓軌為APE文件的曲目,都是在我Upgrade
了錄音裝備後的新製作。我買了新的CD-Recorder機子,可製成24-bit的CD,錄音時我也
不再需要在樂章之間停下,可以在不間斷的狀態下變換Track,這尤其對現場錄音特別有
用,它可保持各樂章之間的原始演出氣氛。我另外還買了頂尖的唱針,加了美國ROLLS消
音裝置。錄音效果從理論上講應當比以前我發佈的LP轉製品會更好。

這張唱片錄於八十五年之前的一九二三年,是我目前所有勃拉姆斯交響曲版本收藏中最
早的錄音。唱片還很新,但炒豆聲不絕,音響效果當然也不好。玩電腦音響的朋友請不
要浪費時間在這種帖子上,但有些特喜歡炒豆的朋友可以試著下了聽聽。並請關心本專
輯的朋友注意,我在每次更新發佈時除了勃拉姆斯的交響曲外,大部分狀況下我會同時
再發佈該指揮家的另一些CD或LP,以配合本專輯的更新。

7

版本七:斯托克Frederic Stock (1872-1942)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3 (11.23, 1940)
樂團演奏: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LYS (法國)
版本說明:Early North American Orchestra Recordings
發行時間:1996
唱片編號:LYS 112
唱片包括:Brahms Ouverture Tragique, Op.81 (4.26, 1941), Menuet extrait de la
Serenade No.1, Op.11 (4.26, 1941)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芝加哥交響樂團成立於一八九一年。當時美國著名的指揮家提奧多?湯瑪斯(Theodore
Thomas) 受芝加哥富商諾曼?菲(Norman Fay) 之托籌組芝加哥交響樂團。草創之初,湯
瑪斯即以成就最好的樂團為目標,而他的雄心壯志也獲得諾曼?菲的鼎力支援。是年十月
十六日芝加哥交響樂團在湯瑪斯指揮下初試啼聲,佳評如潮,奠定此後百年不垂的基礎
。湯瑪斯擔任芝加哥首任音樂總監長達十三年,直到一九□五年去世為止。而芝加哥交
響樂團也於他去世的前三周正式遷入管弦樂廳(Orchestra Hall) 的現址。

菲得立克?斯托克(Frederick Stock) 接續湯瑪斯成為第二任音樂總監。史托克任職三十
年(一九□五年至一九四二年),是芝加哥交響樂團歷任音樂總監中在位最長的一位。
史托克是一位充滿活力與創意的音樂家,同時熱中音樂教育和音樂普及。一九一九年在
他的倡議之下成立儲備樂團芝加哥市民交響樂團(Civic Orechestra of Chicago),此舉
不但首開儲備樂團制度之先,同時提供年輕音樂家一個良好的成長晉升管道。史托克也
是致力古典音樂平民化的先驅,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他的領導下首次以通俗音樂會的型式
同群眾接觸,並且為兒童舉行音樂會,做音樂扎根的工作。

由一九四三到一九五三的十年,芝加哥交響樂團過渡了三位音樂總監,他們分別是迪法
(Desire Defauw)、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和庫貝立克(Rafael Kubelik)。接下來
十年是芝加哥的萊納(Fritz Reiner) 時代。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對萊納和芝加哥的組合
一定不會陌生,他們的許多名演至今仍是樂迷與發燒友的最愛。嚴格來說芝加哥管弦樂
廳的音效並不十分理想,但是五□年代的RCA工程師卻在這兒創造一連串的錄音奇跡。聽
聽萊納的巴托克(Bela Bartok) 管弦樂協奏曲,那種飽滿的音色、磅礡的氣勢,分別代
表了錄音與演奏的至高成就。

一九六三年法國名指揮馬蒂農(Jean Martinon) 接替萊納領導芝加哥交響樂團。但是馬
蒂農在五年任內並無建樹,直到一九六九年索爾提(Sir Georg Solti) 繼任音樂總監,
芝加哥才再度綻放異彩。索爾提在位二十二年(一九六九至一九九一),但是他和芝加
哥樂團的合作關係卻延續到九七年逝世。一九九一年巴倫鮑依姆(Daniel Barenboim) 接
下索爾提的棒子,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現任、同時也是第九任音樂總監。除了歷任音樂
總監外,芝加哥交響樂團曾先後出現過三位首席客座指揮。朱裡尼(Carlo Maria
Giulini) 是芝加哥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揮,他的正式職稱雖然僅有一九六九至七二年短短
三年,但是他客席芝加哥樂團卻可以回溯之五□年代後期。阿巴多(Claudio Abbado) 也
於八□年代初期同芝加哥維持密切的關係,他是第二任首席客座指揮。一九九五年起,
布列茲(Pierre Boulez) 成為第三位客座指揮。
(江文中《芝加哥札記》)轉自VC lvmaoqiu「20世紀指揮大師-舒裡赫特和史托克卷」

8

版本八:蒙特Pierre Monteux (1875-1964)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樂團演奏:London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Philips (美國)
發行時間:約六十年代
黑膠唱片編號:PHS 900-035
唱片包括:Brahms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 8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STEREO,ADD製作 Digital 24-bit,原發

蒙特?皮埃爾,1875年4月4日生於巴黎,1964年7月1日卒於美國緬因州漢考克。法國出生
的美國指揮家。指揮家克勞德?蒙特之父。6歲開始學小提琴,9歲入巴黎音樂學院繼續學
小提琴,師從茅林、畢特列,從拉維尼亞克學和聲學,並從列內普威學習對位法,1898
年與蒂博同獲小提琴一等獎。12歲指揮一個管弦樂隊並與科爾托一起在巴黎及其他地方
演出。1890年還是學生時,即受聘在喜歌劇院任小提琴手,帶領他的聲部在劇院參加了
德彪西的〈佩利亞斯與悔麗桑德〉的首演。1894年任科隆音樂會樂團助理指揮及合唱指
揮,同年參加格羅索四重奏團任小提琴手直到1911年。還曾參加一次布拉姆斯的四重奏
演出,作曲家親臨現場。1908-1914年,他在巴黎卡西羅組織了勞柏遼茲音樂會樂團,任
指揮和音樂指導,指揮演出了一系列音樂會。此後,他與佳吉列夫 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
並取得信任,指揮該團演出達七年之久。1911-1914年,指揮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
得魯什卡〉、〈春之祭〉、〈夜鶯〉,拉威爾的〈達夫尼斯與克洛埃〉,德彪西的〈遊
戲〉。這些作品都是對20世紀音樂與舞蹈的卓越貢獻,通過指揮它們使蒙特成為這些作
曲家的親密朋友,在對這些作品和法國音樂的全面理解上,他們給予蒙特不斷的支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蒙特在軍隊服役兩年後,於1916年到美國。1917-1919年在大都會歌劇
院任職,負責指揮法國歌劇劇目。他曾在美國指揮首演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金雞〉
。1920年他在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演出了大量現代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德彪西、肖松、
米約以及其他法國作品,也包括布利斯、布裡奇、法利亞、馬利皮耶羅、施雷克爾以及
希曼諾夫斯基等人的作品。1924年他回到歐洲,在門蓋爾貝格名下任荷蘭阿姆斯特丹音
樂廳樂團第二指揮達10年之久。1929年他創建巴黎交響樂團並任指揮至1938年,指揮了
許多作品的首演,其中包括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交響曲〉及奧涅格的〈大提琴協奏曲
〉。此外,他還經常關心年輕的音樂天才,1932年在巴黎創辦了培養訓練指揮的蒙特學
校,以後在美國他的住地緬因州漢考克繼續這項工作。他的學生有列維爾?鈴馬利勒(
Neville Marriner)及安德烈?普列文(Andre Previn)。1936年蒙特任舊金山交響樂團指
揮直到1952年,在此期間,將該團的演奏提高到國際水平。1942年蒙特入美國籍。50年
代他經常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儘管他與波士頓樂團或其他樂團錄製的許多唱片受到
廣泛的讚揚,但他卻說他討厭他所錄製的所有唱片,因為它們在錄製技術上缺乏自然產
生的音響,他寧願要實況音樂會。1961年在他86歲時還應邀任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
合同訂為25年。1963年在紀念〈春之祭〉在巴黎首演50週年紀念音樂會上,他指揮了這
部作品,並演出了德國曲目,主要是布拉姆斯的作品,以及英國作品的部分選段。

蒙特不是一位浮誇、自負的指揮家,總是艱苦地排練他要演出的樂曲,他用小而精確的
手勢獲得完美的結構、周到的細節以及有力的演奏效果。他對音樂結構非凡的理解和對
音質完美無缺的聽力,始終如一地保持到底。蒙特是法國勳級會會員並獲奧蘭治?拿騷爵
士稱號。(資料自「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版本八附錄:蒙特Pierre Monteux (1875-1964)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樂團演奏:London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Philips (美國)
發行時間:1962年
黑膠唱片編號:6570 108
唱片包括:Brahms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 8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STEREO,ADD製作,原發

蒙特一九六二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繹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同一錄音,我有兩張黑膠
唱片。版本八那張應當是首版,這張可能是以後再版的。我一直認為從版本的重要性和
收藏的價值來說,早先的版本自然顯得更加重要一點。蒙特的這個勃二錄音發佈之後,
反應比較大,好些樂友覺得這是專輯中較特出的一個演繹,但有些樂友同時又感覺版本
八底噪頗多,現我調整了錄音的線路,重錄我的第二張唱片,作為附錄發佈。(jimdrp
評論)

9

版本九之一:瓦爾特Bruno Walter (1876-1962)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11. 25, 1959)
樂團演奏: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SONY (美國)
版本說明:Bruno Walter 「The Edition」, High definition Remastering, Super
Bit Mapping
發行時間:1995
唱片編號:SMK 64 470
唱片包括: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Joseph Haydn, Op.56a (1.28 & 30,
1960),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80 (1.16, 196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瓦爾特?布魯諾,1876年9月15日生於柏林,1962年2月17日卒於加利福尼亞比華利山莊
(Beverly Hills),德國指揮家。8歲進入柏林斯特恩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埃爾裡希、布
斯?勒及拉德克。9歲即以鋼琴獨奏者身份舉行公開演奏,但在1889年聽了比洛(Bulow)
指揮的音樂會後,決定當指揮家而不做鋼琴家。1893年,17歲時在科隆市立歌劇院任歌
劇指導,在那裡指揮首演洛爾青的〈鐵匠〉。此後一年,他在馬勒 (Maler)的指導下,
應聘任漢堡市立劇院助理指揮,這次與馬 勒的接觸在他的事業上有著決定性的意義,此
後幾年裡,他成為馬勒音樂的一位熱烈的擁護者,指揮了馬勒未編號的第九交響曲以及
〈大地之歌〉的首演。在1896-1897年音樂季中,瓦爾特被聘為布累斯勞市立劇院第二指
揮,以後在普萊斯堡任指揮,1898年在裡加指揮了兩個音樂季。1900年他獲得了重要的
、在柏林歌劇院任期五年指揮的合同,然而在1901年由於他接受了馬勒要求他去維也納
歌劇院任馬勒的助理指揮,瓦爾特離開了在柏林的職位。他確立了自己是一位有能力的
歌劇指揮。1911年加入奧地利國籍。此外,他還在英格蘭指揮 (第一次是在1909年3月3
日在英國露面指揮倫敦皇家愛樂協會)。馬勒逝世後,他留在維也納歌劇院工作。1913年
1月1日在慕尼黑任宮廷歌劇院指揮兼音樂指導,在他的指導下,慕尼黑歌劇院尤其在演
出莫扎特的作品方面享有極高的聲譽。為了追求他在藝術活動上的更大自由,於1922年
離開慕尼裡,以客席指揮家身份指揮歐洲一些樂團進行了大量演出。從1921-1933年,與
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指揮演出 "瓦爾特音樂會",1924-1931年他在科文特花園劇院德國
歌劇季中任首席指揮。從1925年起,他還指揮薩爾茨堡音樂節夏季音樂會,他在那裡指
揮演出的莫扎特的音樂,樹立了一個典範。1928年在巳黎指揮莫扎特作品音樂會。他還
以鋼琴家面貌出現彈奏莫扎特的室內樂作品。1923年2月25日,瓦爾特首次訪美演出,指
揮紐約愛樂協會樂團。並於1924年及1925年與該團多次合作。回到柏林後,從1925一
1929年任柏林-夏洛滕堡市立歌劇院指揮兼音樂指導;1929年接替富特文格勒任萊比錫布
業會堂樂團指揮,但仍繼續在柏林舉行專場音樂會。1932年1月14日他以客席指揮家身份
指揮紐約愛樂樂團,同時還以獨奏家面貌演奏了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在這以後的三個
音樂季中,他再次被聘為托斯卡尼尼的副指揮。他還在費城、華盛頓地區、巴爾的摩任
客席指揮。隨著納粹政權在德國的出現,他與布業會堂樂團的聘約被迫取消,並禁止他
繼續在柏林指揮音樂會演出。此後於1934-1939年受聘去荷蘭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
,而且還在薩爾茨堡指揮。1936年應聘任維也納歌劇院音樂指導,這一聘約因納粹於
1938年併吞奧地利而終止。瓦爾特帶著他全家遷到法國,在那裡被承認為法國公民。第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1939年乘船到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他的寓所,1946年加
入美國國籍。1939年任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在美期間,他指揮過洛杉
磯愛樂樂團、費城樂團,並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了許多歌劇 (首次是1941年2月
14日指揮演出貝多芬的菲岱裡奧)。從1947年2月至1949年瓦爾特任紐約愛樂樂團指揮兼
音樂顧問,並在1949-1960年間定期回維也納任客席指揮。他還在薩爾茨堡、慕尼黑指揮
演出。1960年在維也納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舉行了一場告別音樂會。以後他住在美國洛
杉磯直到去世。
瓦爾特是一位具有超常天賦和豐富經驗的指揮大師,他能以適中的手勢幅度獲得他所要
達到的樂隊效果,在當代指揮家中獲得完美的古典主義者的聲譽。他對維也納學派名作
的演釋尤為著名,被公認為馬勒交響曲的第一流的指揮家。他自己的作品有:兩部交響
曲,弦樂四重奏,鋼琴四重奏,鋼琴三重奏及幾部歌曲集。曾出版的著作有:〈音樂的
精神力量〉,1935年維也納出版,〈古斯塔夫?馬勒〉,1936年維也納出版。〈主題與變
奏,自傳〉,1946年紐約出版,關於音樂及其演奏〉,1957年法蘭克福出版。(資料自「
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版本九之二:瓦爾特Bruno Walt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1. 11,14 & 16, 1960) & No.3 (1. 17 & 30,
1960)
樂團演奏: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SONY (美國)
版本說明:Bruno Walter 「The Edition」, High definition Remastering, Super
Bit Mapping
發行時間:1995
唱片編號:SMK 64 471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另外,
瓦爾特 指揮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SONY編號SMK 64 472)
VC上已由 塞薩爾?弗雷佐裡尼 發佈,
請看http://www.VeryCD.com/topics/81443

10

版本十:比徹姆Sir Thomas Beecham (1879-1961)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3. 14, 24, 1936) [CD2之1-4]
樂團演奏: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唱片公司:Dutton (英國)
版本說明:Digitally remastered from the original 78rpm shellac pressings by
Michael J. Dutton
發行時間:1994
唱片編號:2CDAX 2003
唱片包括:Haydn Symphony No.93, Symphony No.99, Symphony No.104 [CD1],
Franck Symphony inD [CD2], [詳細曲目見rar 內「More information」]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DD,原發

比徹姆 Beecham, (Sir.) Thomas,英國指揮家,演出組織者。1879年生於聖海倫斯,
1961年卒於倫敦。1899年作為哈萊管弦樂團的指揮在聖海倫斯首次登台。就學於羅薩爾
學校和牛津大學沃德姆學院。本來想當作曲家,卻成為指揮。1905年左右創建新交響樂
團 (New Symphony Orchestra) 而嶄露頭角。1910年,由他的父親、工業家約瑟夫?比徹
姆爵士支援,在科文特花園劇院舉辦歌劇演出季,施特勞斯的《埃萊克特拉》(Elektra)
即此時首次在英國上演,還上演了戴留斯的《鄉村羅密歐與朱麗葉》(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從此他便與英國音樂生活中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發生了緊密的聯繫
,他時常引起爭端,但無時不顯出藝術的造詣。曾與大多數英國的一流樂團合作,1932
年創建倫敦愛樂樂團,1947年創建皇家愛樂管弦樂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0 年間任
科文特花園劇院藝術指導,指揮過許多美國樂團。他是戴留斯的熱情的擁護者,寫過一
本關於戴留斯的書。莫扎特、海頓、西貝柳斯、施特勞斯及 I9 世紀法國作曲家作品的
著名解釋者。曾三次結婚。1915年受封為騎士,1916年受封為二等從男爵,1957年受封
為榮譽侍從。(資料自「外國著名音樂表演藝術家辭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1

版本十一: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4
樂團演奏: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唱片公司:RCA (美國)
版本說明:Recorded in England
錄音製作:Producer: Richard Mohr
Recording Engineer: Anthony Salvatore
發行時間:1967
唱片編號:ARL1-0719
唱片包括:Brahms Academic Destival Overture, Op.8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STEREO,ADD製作 Digital 24-bit,原發

斯托科夫斯基 (Stokowski, Leopold), 英國出生的指揮家、管風琴家。1882年生於倫敦
; 1977年卒於漢茨內瑟沃勒普。其父系波蘭人, 母系愛爾蘭人, 1917年入美國籍。學於
牛津大學及皇家音樂學院。 l900年為匹卡迪利 聖詹姆斯教堂管風琴師; 1905~1908年在
紐約聖巴多羅買教堂做同樣的工作, 回到倫敦後任管弦樂音樂會指揮, 不久又去美國定
居。先後於 1909 ~ 19l2 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l912~1938年在費城管弦樂團任指揮
(最後兩年與奧曼迪合作), 使費城管弦樂團步入世界最優秀的樂團行列, 並向美國昕眾
介紹了許多音樂名著, 如馬勒的第八交響曲和勳伯格的《古雷之歌》 (Gurrelieder) 等
。他也是美國新音樂家包括艾夫斯作品的倡導者。曾在許多電影中出現, 1940年為迪斯
尼的《幻想曲》(Fantasia) 音樂指揮, 該片將音樂和動畫結合在一起。 1939~1941年創
建全美青年管弦樂團, 並任指揮。 l941~1944年任全國廣播公司管弦樂團客座首席指揮
。1944~l945年創建紐約市交響樂團, 並任指揮。1946~1950年任紐約愛樂樂團客座首席
指揮。先後於 1955~ 1961 年在休斯頓交響樂團、 l962~ 1972 年在紐約美國交響樂團
任指揮。1972年回到倫敦, 經常指揮倫敦交響 樂團。曾為大型交響樂隊改編巴赫的作品
。他是一位音響大師, 把自己的風格帶到所指揮的各個樂團。對他的指揮風格眾說不一,
因為他經常採取異乎尋常的自由處理以實現其事先所設想的效果。但他確實是一位無可
否認的、傑出的指揮家。他一直活躍於樂壇, 直至謝世為止。(資料自「外國著名音樂表
演藝術家辭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版本十一之二: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4.29 & 30, 1929) & No.4 (3.4 & 4.29, 1933)
樂團演奏: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唱片公司:Archipel Records (德國)
發行時間:2002
唱片編號:ARPCD 0059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原發

12

版本十二之一: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 (1885-1973)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1
樂團演奏:Philharmonia Orchestra
唱片公司:Angel (美國)
發行時間:約七十年代
唱片編號:S 35481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STEREO,原發

奧托?克勒姆佩雷爾 (Klemperer Otto;1885年5月14日生於佈雷斯勞; 1973年7月6日卒
於蘇黎世) 德國指揮家、作曲家。幼年接受母親的音樂訓練,1901年進入法蘭克福音樂
學院,後到柏林從普菲茨納學習作曲與指揮。21歲時應聘在柏林新劇院代替奧斯卡?弗萊
德 (Oskar Fried) 指揮奧芬巴赫的歌劇〈地獄中的奧爾菲斯〉。在這之前約一年,他在
一次馬勒第二交響曲的演出中結識了作曲家、指揮家馬勒,這對他的事業發展有著決定
性的影響。正是由於馬勒的推薦,他被聘任為合唱指揮,並在1907年擔任布拉格德國歌
劇院指揮。1910年協助馬勒準備在慕尼黑首演馬勒的〈千人交響樂〉;1910-1912年任漢
堡歌劇院指揮並應邀在各省進行指揮活動。1917年接受了科隆歌劇院的聘請任音樂指導
,在該劇院指揮了亞納切克的〈卡佳?卡巴諾娃〉在德國的首演。1918年他已脫穎而出,
成為他同輩中第一流的指揮家之一。1923年他拒絕接受柏林國家歌劇院聘任他為音樂指
導,因他感到那裡沒有充分的藝術獨立。他對現代音樂廣泛的同情和權威性的演出,使
他突出成為新時代的人物。1927年普魯士文化部長建立柏林國家歌劇院分院一"克羅爾劇
院",該院的主要任務是演出新創作的、近代的作品,他被選中為指揮。由於經濟窮困加
上右翼勢力的壓力,迫使政府於1931年7月,在僅存在四個歌劇季以後,克羅爾歌劇院就
被關閉了。但是在該劇院演出的許多歌劇都是首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
和〈馬弗拉〉,勳伯格的〈期待〉和〈幸運之手〉,欣德米特的〈卡地亞克〉和〈當日
新聞〉,亞納切克的〈死屋〉以及魏爾的〈亞沙加爾〉。克羅爾劇院關門以後,克勒姆
佩雷爾留在國家歌劇院,於1933年2月13日,在瓦格納逝世 50 週年紀念日指揮演出了〈
湯豪瑟〉。當年 4月他被納粹驅逐,被迫移居美國 (他曾於1927年在美國首次登台指揮
),1933-1939年任洛杉磯愛樂樂團指揮,還指揮過紐約愛樂樂團及費城樂團,並於
1937-1938年在重新組建匹茨堡樂團中盡到一份力量。

1939年,一次不幸事故幾乎斷送了他的指揮事業,他必須經受一次動腦腫瘤術。經過一
段醫治病痛減輕後,他接受了布達佩斯歌劇院指揮職位,1947-1950年任該院指揮。
1951年任倫敦愛樂樂團客席指揮,以後為新愛樂樂團終身首席指揮。然而時間不長,他
再也不能完全恢復身體健康。稍後,在一次飛機舷梯上跌下而受重傷,並有幾次因失去
記憶而在大街上徘徊。在他指揮事業活躍的那些年中,他以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指揮的
貝多芬系列交響曲而頗受好評。對馬勒交響樂的演釋在不失去作品的強烈感情下,傾向
於古典的嚴謹風格而得到重視。1970年慶祝他 85 歲生日,他指揮新愛樂樂團再次演出
馬勒的〈大地之歌〉,而他在 1964年二月錄製的〈大地之歌〉已成為該曲的經典錄音。
同年克勒姆佩雷爾在耶路撒冷指揮並被接受為以色列公民。1972年克勒姆佩雷爾退休,
以後居住在瑞士直到逝世。克勒姆佩雷爾個子高大、性情略顯暴躁傲慢。以演釋貝多芬
、莫扎特、馬勒、布魯克納、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而舉世聞名。他的演出首先以他超人
的氣度及對音樂結構的理解而著稱:突出木管樂器是他的風格的一個特色。他對莫扎特
作品的演釋是有爭論的,反對者認為他的演釋過於平淡並缺乏靈活性,讚揚者稱讚他的
演釋純樸而直率。貝多芬是他最為注意的作曲家,他的演釋達到了無可爭辯的權威地步
。但是,他的傑出成就在於揭示出了馬勒天才的全貌。

克勒姆佩雷爾的勃拉姆斯交響曲出版過好些 CD版。1999年EMI公司出版的 The
Klemperer Legacy 系列中的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 (Philharmonia Orchestra) 至今還有
得買,2004年EMI公司又以」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出版發行1956-1957年
指揮 Philharmonia Orchestra 的全套錄音。克勒姆佩雷爾錄的其他勃拉姆斯交響曲還
有1954年現場指揮 Radio France Orchestra 的第一 (Melodram) 和1955年現場指揮
Cologne West Germ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的第一 (Medici Arts),1956年現場
指揮 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的第三 (Orfeo D'or) 和1957年現場指揮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的第四 (Orfeo D'or),以及現場指揮 Royal
Danish Orchestra 的第四 (Testament)。克勒姆佩雷爾一生最後的音樂會是1971年9月
26日,離他去世還不到兩年的這場在倫敦 Royal Festival Hall 音樂會上,克勒姆佩雷
爾又指揮了勃拉姆斯的第四交響曲,從此告別樂壇。在本專輯克勒姆佩雷爾 Section 的
第四張唱片,The Last Concert 封面就是他人生最後的兩張照片中的一張,攝於1973年
5月。
(Jimdrp編寫及整理自「外國著名指揮家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版本十二之二: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2
樂團演奏: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
錄音時間:1957.1.21, Live recording現場錄音, Berlin (Hochschule fur Musik)
唱片公司:ARCHIPEL
發行時間:2008
唱片編號:ARPCD 0397
唱片包括:Mozart: Symphony No.40, G minor, KV55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MONO,原發

版本十二之三: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3
樂團演奏:Philharmonia Orchestra
唱片公司:Angel (美國)
發行時間:約七十年代
唱片編號:S 35545
唱片包括:Brahms: Academic Fastival Overture, Op.80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STEREO,原發

版本十二之四: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
唱片內容:Brahms Symphony No.4 [CD2]
樂團演奏: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錄音時間:1971.9.26, Live recording現場錄音
唱片公司:TESTAMENT
版本說明:The Last Concert, Recorded Live at The Royal Fastival Hall, London
錄音製作:Producer: Philo Bregstein
發行時間:2008
唱片編號:SBT2 1425
唱片包括:Beethoven: Overture-King Stephen, Op.117 [CD1 #2];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Op.58 (Daniel Adni, piano) [CD1, #3-5]
資源出處: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原發

附言
這是我在VeryCD上發佈的第十個帖子。二零零七年末寫就,但現已是二零零八年新年了
。我在此祝各位樂友:
新年快樂!
jimdrp 01.01, 2008
1.5, 2008 更新版本二之三和版本二之五(附錄)
2.8, 2008 更新到版本三 富特文格勒
2.17, 2008 更新到版本二之六 門蓋爾貝格
3.02, 2008 更新到版本四 克納佩茨佈施
3.23, 2008 更新到版本五達姆羅施 / 阿本德羅特
4.06, 2008 更新到版本七 斯托克
4.20, 2008 更新到版本六 弗裡德
5.4, 2008 更新到版本八到九, 蒙特, 瓦爾特
7.6, 2008 更新到版本十到十一, 比徹姆, 斯托科夫斯基
8.31, 2008更新到版本補充富特文格勒, 蒙特, 斯托科夫斯基
10.05, 2008更新到版本十二 克勒姆佩雷爾

專輯曲目: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1855-1876, 22-43歲)
1. Un poco sostenuto - Allegro
2. Andante sostenuto
3.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4. Adagio - Piu Andante -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1877, 44歲)
1. Allegro non troppo
2. Adagio non troppo - L'istesso tempo, ma grazioso
3. Allegretto grazioso (Quasi Andantino) - Presto ma non assai - Tempol
4. Allegro con spirito

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90 (1883, 50歲)
1. Allegro con brio
2. Andante
3. Poco Allegretto
4. Allegro

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1884-1885, 51-52歲)
1. Allegro non troppo
2. Andante moderato
3. Allegro giocoso - Poco meno presto - Tempo l
4. Allegro enerico e passionato - Piu Allegro
相關商品:
  • 古典音樂系列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Beethoven Symphonies L’Oiseau Lyre 站長完整FLAC高音質超強完整合輯(9片合成一片DVD-FLAC)(DVD版)
  • 馬勒交響曲全集 Pierre Boulez-Mahler Complete Symphonies 站長完整FLAC高音質超強合輯(11片合成一片DVD-FLAC)(DVD版)
  • 西洋音樂 約翰尼斯·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320K高音質(65片合成一片藍光版)(藍光版)
  • 勃拉姆斯全集 Complete Brahms Edition 站長完整APE高音質超強完整合輯(35片合成一片DVD-APE)(DVD9版+DVD版)(1DVD9+1DVD)
  • 古典音樂 紀念舒伯特 逝世 180週年 +大交響曲 The 10 Symphonies 站長完整FLAC高音質超強完整合輯(6片合成一片DVD-FLAC)(DVD版)
  • 托斯卡尼尼 Toscanini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Beethoven Symphonies FLAC+APE高音質超強完整精選完整合輯(多片合成一片DVD-FLAC+APE)(DVD版)


  • 購物清單